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要闻 > 正文

新手上路困难汽车陪练兴起 监管空白存隐患

来源:羊城晚报2015-07-25 09:43:39

有驾校不再线下招生,转型为陪练平台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陈强

除了“专车”、“的士”、“巴士”司机,现在还多了一种陪练司机。打开手机APP(移动客户端)、下单……短短一分钟,就可找到陪练司机,教你开车。

记者调查发现,奔着“像专车司机一样月入过万”,珠三角不少传统驾校的教练出走,成为陪练司机。就连一些驾校也不再线下招生,而是开发APP,转型为陪练平台。

学员通过APP,根据时间、地点选择教练,而驾校提供陪练场地,实现了“互联网+”。不过,记者发现,陪练行业目前处于监管真空,一些没有教练资质的司机,用私家车也可对外“招生”。

学员:驾校学车要等 花钱另找陪练

谈起自己在广州某驾校学习的经历,林先生的气就不打一处来。2013年4月,他报名学车,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科目二还没考。“一开始驾校把一份资料弄丢了,导致材料到当年7月份才递交车管所。”林先生说,拖来拖去到2014年1月才考过科目一。

科目一考过后,在林先生一再催促下,当年7月驾校才给林先生安排了教练,但约第一个教练约打卡练车时,“他要不说没空,要不说车读卡器坏了。”林先生只好换了一个教练,才顺利完成科目二的打卡。

林先生科目二是本月底考试,6月份约练车,教练说离考试还早,直到7月初才给练车。“教练一个人带了10多个学员轮着练车,去一天能练上一个小时就不错了。”林先生多次想退学,一打听很难拿回学费而作罢。后来,在朋友介绍下,林先生找了陪练教练学车。“我宁愿多花点钱,少点折腾。”

教练:兼职转为全职 月收入过万元

记者在“58同城”等生活信息类网站搜索“陪练”字样,出现上万条信息,大部分信息都标明“针对有驾照却无实际路面经验的新司机或是应对考前科目培训的驾照待考人员,进行一对一陪练服务”。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陪练服务,科目二价格为每节课(45分钟)100元起,科目三每节课(45分钟)120元起。拿到驾照的新手或自己带车的学员会稍微便宜点。

有8年教龄的陈教练,原先一直在东莞一个驾校工作。今年5月,他成为一个陪练APP平台的加盟教练,做起了全职陪练司机。

“以前也通过门户网站发布信息兼职,但接到的单很少。现在通过APP,学员可以看到以前学员对我的评价,只要你教得仔细、负责,收获的好评多,就不断有学员找我学习。”陈教练告诉记者。

“现在我租用驾校的场地,只要学员在APP约我陪练,我去接他过来学习。”以前,陈教练是给驾校打工,工资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教学积极性不高。现在,他自己做“老板”,必须树立自己的口碑,所以教起来就很负责。

“虽然才刚开始,但客源并不缺。”陈教练有正规教练证和教练车,学员主要还是以考前培训为主。今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通过APP跟他约陪练人次已过百,按每节课100元算,他月收入过万元。“比以前在驾校当教练,更加自由轻松,所以现在全心全意做陪练司机。”

驾校:直考有望落地

提前搭建平台

今年4月15日,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办主任座谈会就传出消息,将在今年内开展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自主预约考试、异地考试改革试点。“自主约考,自学自考”,是驾考政策的大势所趋。

7月11日,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也对外宣称,今年9月1日起,广东省机动车驾驶许可考试费方式,由原来的一次性收取调整为按考试科目分段收取,并称“这是为将来实现自主约考、异地驾考做铺垫”。

记者调查发现,在“自学直考”背景下,珠三角有驾校已开始转型,线下不再对外招学员,开始转做陪练平台。经营连锁驾校的丁先生告诉记者:“消化完原先学员后,线下不再对外招生。我们开发了陪练约课APP,如同用户用滴滴打车叫车一样,一键下单即可‘叫来’陪练。”

记者登录该驾校开发的APP平台,发现学员可以直接通过陪练的价格、距离和陪练的人气、评价来筛选陪练,还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随时刷新身边的陪练,新手司机可以选择离自己最近的陪练。

如此一来,驾校生存空间在哪?“我们盈利模式变了,我利用我传统驾校的优势,为教练提供陪练场地,收取场地费和中介费。”丁先生说,根据现有规定,教驾考的教练要持有教练证,练习的车必须是教练车,而且得有练习场地。

声 音

陪练无规范,如何监管?

目前汽车陪练课程的大致流程为:新手电话约车——双方商定价格和时间——在固定地点见面——陪练授课——下课付钱。一旦“驾照自学直考”落地,打破驾校垄断,学车渠道势必更多元化,陪练市场也就肯定会更火爆。

目前陪练行业是属于市场行为,还是属于驾校的服务项目,暂时都没有明确的标准。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正规驾校的教练车,还是不少陪练教练都用私家车来充当教练车,他们也没有相关的教练资格,但依旧对外揽客做陪练。有陪练司机说:“主要是技术过硬,证件不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陪练教练几乎不与客户签订协议,一般是口头交代一些注意事项,仅凭客户一个电话,教练就可以将车开到客户指定地点陪练。一个专车陪练司机说:“签合同这事我这儿从来没有过,就练那么一会儿车,我还跟你签个合同。”

由于缺少明确法律法规的规范,“陪练”行业还处在监管空白地带。随着引入“互联网+”,陪练市场势必会更加发展,但如果一直处于“无主管单位,无统一标准,无准入门槛”境地,存在安全隐患。

网友点评